當疫情蔓延時
發佈日期:2021-09-13 精選主題
當疫情蔓延時
全台進入三級警戒,大家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衝擊和影響。協會在第一時間調整工作模式,雖然原本的到宅服務與社工定期訪視暫時停止,但協會與病友和家屬的聯繫不間斷,透過電話與網路傳遞溫暖與陪伴。
為什麼在第一時間採用分流上班的辦公方式?
秘書長林麗華:之前已做過沙盤推演。為確保協會正常運作,兼顧同仁家庭與個人安全,因此當疫情升級後,我們立即公佈分流上班辦法,也向同仁說明分組背後的考量,希望大家不要私自調換。這幾個月下來,同仁們都非常配合。
疫情對協會年度募款目標造成怎樣的影響?
麗華:郵政劃撥捐款影響最明顯,回落約兩成;另外,由於很多店家關門,發票募集點變少,還有些原本放發票箱的地方改為放消毒用的酒精,再加上民眾減少出門消費,發票募集量銳減。相較於前兩個月,發票量少了一半。
在此感謝收發票的志工夥伴,炎炎夏日,原本一趟路可以收取,但因店家暫停營業及改變作業,往往需要多跑一趟甚至撤回發票箱。此外,由於志工夥伴無法來協會幫忙整理發票及對獎,確實造成工作上一大負擔。最後,希望大家在網購或超商購物時,盡可能直接捐贈電子發票至621(諧音「留愛意」),會對協會幫助非常大。
疫情爆發,病友和家屬最擔心的是什麼?協會如何為病友解憂?
社工部主任蘇麗梅:
(一)醫材採購困難。大家擔心抽痰管、紗布、棉花棒等耗材買不到。協會找到友好醫
材單位,不會因疫情哄抬價格,我們定期協助病友採購。
(二)恐慌與焦慮。住在機構或醫院的病友,停止探視,家屬和病友都深受煎熬;居家
病友,擔心染疫;看護人力空窗,無法接續等。這些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,社
工同仁盡量比平日更積極主動表達關心和問候,並舉辦網路家屬紓壓活動和互動團體,
互相加油打氣。
對於病友與家屬都關心的疫苗注射問題,協會做了哪些努力?
麗梅:我們約有一半病友無法外出注射疫苗,協會積極聯絡1922、各地衛生局、區公所、健康中心,且發文給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、台北市衛生局、台北市醫師公會尋求協助,原規定到宅接種疫苗需符合長照失能7-8 級且75 歲以上,經本會多重努力,已破除年齡限制,病友家屬撥打1966 申請評估,符合長照7-8 級就可以預約到宅接種COVID-19 疫苗。
621記者會以及舞劇演出因疫情升級被迫做出哪些調整?
企劃部主任陳光銘:621記者會被迫取消,後改為在線直播,雖是首次嘗試,但得到大家的熱情支持。舞劇演出部分,被迫改為錄影,之後提供在線觀賞。然而,原本的戲曲中心無法改約時間,時程上有些拖,最後在屏東找到場地。預計在9月25日可供線上觀賞。
目前在開展或計劃舉辦哪些活動,有望引起關注吸引捐款?
光銘:目前合作的超商與平台,如:萊爾福發票捐(7月中至10月中),Line Pay,7-11 ibon(4月至12月)等,我們會持續宣傳;計畫不定期舉辦直播,如:東吳生命書寫《凍見希望》作品集發表、voice bank等;明年是協會25週年,我們正在規劃一系列活動,由於疫情還不明朗,也會嘗試一些新的宣傳方式與渠道。
募款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,依然在最短時間通過《病友經濟補助-家庭防疫補助專案》?
理事長沈心慧:一線服務的社工同仁反應有部分病友家庭受到疫情影響失去收入,政府雖有補助專案,但緩不濟急,所以我們臨時制定此專案。因為具有時間性,所以緊急召開常務理監事聯席通訊會議,快速通過,希望能在短的時間可以解病友家庭的燃眉之急。
疫情中依然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溫情,您對大家有哪些鼓勵的話?
沈老師:突如其來的疫情嚴峻,突如其來的自主封城,突如其來的遠距教學,打亂了原來的生活規律,疏離了人與人的距離,可憐了原本就很辛苦的病友與家屬!孤獨無助更讓人慌了手腳!但,我們都在,溫暖也在,只是以不同方式、不同空間、不同傳達,仍舊可以互相支持,互相鼓勵著。亂了的秩序,在震動擺盪間,會逐步回歸正常。各種考驗,讓人措手不及,也讓人逼迫成長。一起應變,一起挺住,親愛的,打不倒的你!
圖說:工作同仁親手為病友包裝端午節禮物(感謝城中扶輪社捐贈益生菌)
圖說:定期在線會議,討論工作的大小事
圖說:北中南家屬紓壓團體從線下改為線上,工作同仁全程陪伴
疫情中的智慧與溫情
深知這是一段煎熬時刻,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體會與領悟,我們特向病友與家屬徵稿。病友們身體不便,成文過程之艱辛,非常人能夠體會,無論是用眼控滑鼠還是用僅存手指的微弱力量輸入,都需極大的耐心、毅力、面對挫敗的勇氣,以及家人或看護的支持與協助。投稿的文字雖然短小,卻足見獨特的熱情、視角與感悟。相信這些來之不易的凝結,也是豐富你我生命的力量與源泉!
黯然消魂烏醋乾麵
文/會友 阿倫
我的漸凍人生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,這麼多天陪兩個孩子,從早到晚,一起吃飯、一起學遠距線上教學、看影片。雖然能做的事情不多,但是兄妹倆會慢慢理解的。
這幾天讓我最感動的是教兒子煮烏醋乾麵,還有看著女兒學會跳繩。Alina一口氣跳了32下。我在生病前,跳繩也是很厲害的,哈哈!
Alan從怕火不敢開瓦斯,到可以自己煮出一碗麵,中間雖然有點曲折,但孩子不斷與我確認煮麵的過程,還有我那因疾病導致不清楚的發音咬字,讓我非常心疼孩子,他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。皇天果然不負我們父子,這碗黯然消魂烏醋乾麵就這樣上桌啦!
第一口當然給最辛苦的媽媽。妻子吃完一口差點流淚,其一是太感動啦!其二是太辣啦!看到兒子大口滿足的吃麵,我很高興,我們很久沒有那麼長時間地愉快互動了。
圖說:疫情中,阿倫陪女兒一起上網課
美食總動員
文/會友 周惠君
美食總會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擔任親善大使,靜默歲月中彼此潛移默化,新的風味奇妙的誕生,多族群碰撞出美食新風味,我可樂壞嘞!
三級警戒下,我住在護理之家,不能外出,家人也不能探訪。哎呦,我的媽,嘴饞時怎麼辦?看護也不能外出,叫外送又不便宜!
看護妹妹們有越南籍與印尼籍,嘴饞時,強大廚藝就會大爆發,我成最大受益人。因著辣椒的光輝,照映我們。越南米粉細滑柔軟好入口,炸春捲酥香爽口,印尼因宗教信仰不吃豬肉,貼心為對方準備雞肉版本。印尼辣子雞、辣炒雞肝、炸雞皮,印尼妹妹吃很辣,辣椒紅艷,玫瑰般的鮮艷色澤,讓人很有食慾。越南地形狹長分為北越、中越、南越吃辣程度不同,我們這北中南都有。印尼菜炒小辣,再炒大辣給她們備用,尊重不同的飲食差異,食物帶來包容的魅力不容小覷!
我愛辣有口福,我分享紫米椰漿甜品,妹妹們也愛,我網購生活用品,要是有她們喜歡的,便一起團購。疫情下,人與人更綿密,意料之外的小確幸!
圖說:疫情下,惠君(右一)與看護妹妹們因著美食更靠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