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創新照護環境的窘境 — 南區多元服務中心
發佈日期:2019-10-01 屈穎 精選主題
本會南區多元服務中心位於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二路的巷弄中,鬧中取靜,無論是交通還是周圍的環境都非常便利。設立於一棟高層住宅的一樓,有獨立的大門進出,對於行動不便的病友來說多了一些方便和隱私。走上一段無障礙坡道,進入明亮寬敞的大廳,溫馨舒適的佈置,充滿家的氣息。這裡配有專業沐浴機,讓無法在家暢快沐浴的病友安心享受沐浴;兩個獨立的房間,配有電動床、移位機、眼控電腦,讓需要臨托照顧的病友住得舒服自在。
獨特照顧需求,促成中心成立
持續推動「人性化漸凍人照護中心」,為病友建構優質照護環境,是協會的願景之一。2014 年進行的照護需求問卷調查顯示,病友最希望的照顧模式是居家照顧。儘管有少數的病友與家屬需要機構式照顧的協助,但是現行機構的人力配置、制式的照顧模式,不足以因應全身失能但意識清楚的漸凍病友對於人性化、個人化照顧的需求。同份調查也顯示病友對「照顧人力空窗期」與「照顧者需要喘息時」入住專屬照顧中心的需求很高。
經過兩年的討論、對國外漸凍人家屋模式的研究、詳細規劃與籌備,南區多元服務中心於2017 年10 月正式成立。在滿足病友照顧人力短缺或家屬需要喘息需求的同時,聘請專業人員,提供諮詢服務,並規劃照顧技巧、科技輔具運用、藝術創作等多元講座課程,以豐富病友與照顧者的生活。中心配有完善的設施與輔具設備,承辦多場治療師研習與居服員培訓課程,深受好評。
設施均已齊備,病友卻難出門
「來我們南區中心的人,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」,劉玉娘的聲音中充滿自豪,她是早期加入協會的病友家屬之一,二十多年來熱心參與協會的服務。家住高雄,當南區中心的地點確定下來後,她知道這對於資源相對缺乏的中南部來說是多麼珍貴,便一腳踏了進來。
頂著夏日的高溫,像張羅自己家裝修一樣,玉娘每天在中心忙裡忙外,既要確保施工品質,又處心積慮為協會省錢。中心正式啟用近兩年來,看到病友開心的笑容、訪客的讚美,對她來說是最大的滿足。然而,一直令她感到苦惱的是協會投入這麼多人力和資源,中心的使用率卻上不去,除了沐浴機每天都有病友使用外,舉辦的活動也受到大家歡迎,但是參加的人大多是老面孔,而且隨著病友身體退化,還有流失的現象。
社工部蘇麗梅主任對於這個情況表示「在預料中」,她在協會社工部工作逾十七年,對病友非常了解,「我們的病友人數本來就不多,居住又比較分散,中南部更是如此。如果住在嘉義、屏東,無障礙交通又不便利,病友出門的意願就更低了。」
探索之路維艱,只有勇往直前
作為南區中心主要籌劃者之一,麗梅投入的精力和體力數一數二。成立初期,她每半個月就有一周駐紮在高雄,確保所規劃的服務與活動順利開展。營運初期遇到的這些情況都在她的預料之中,她了解漸凍症與病友在照顧需求上的特殊性,是這些情況背後最根本的原因。然而,要真正解決病友和家屬照顧上的困境,協會必須大膽嘗試和探索滿足病友所需的照顧環境。
「病友一直希望有『漸凍人家屋』,當照顧人力轉換或者家屬暫時無力照顧或者需要喘息休息,病友有地方可以去。但政府的相關政策都是以老人服務為主,並沒有針對漸凍病友的。」2014 年冰桶挑戰的部分善款與陳永泰公益信託「傳善獎」的挹注,都促成了南區中心的誕生。
中心所有設施都是免費提供給病友使用,然冰桶善款與傳善獎資助將於2019 年底截止,中心運作的經費將從何而來?到底是為迫於向外界交出一張高使用率的成績單還是在穩定中求變?
當把這個難題拋給林詠沂理事長時,他面帶愁容,卻又語氣堅定地說,「再難都要繼續辦下去,是責任,也是傳承。先求穩,再求變,這本來就是一個摸索的過程。」他表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拜訪南區病友與家屬,鼓勵他們走出家門。南區中心不僅是南區病友的家,更是所有漸凍病友未來家屋的雛形,需要大家共同謀劃策略,貢獻己力,讓這個嘗試有好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