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心不凍念_第二季_第14集_《 冬至將至 》

本集介紹

起心不凍念,歡迎回來。

今天是2022年12月12號,星期一,第二季節目第十四集的播出。
上週剛剛度過二十四節氣的大雪,顧名思義,意指這時候的中原地區,雪量會特別地大。
而下禮拜就是冬至了,在節氣上,代表冬天真正地來臨。
雖然台灣地區平地是不會下雪的,但是這幾天,大家應該還是可以感受到在溫度上,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吧?!
那麼,大雪、冬至,我們該做些什麼事呢?
古人有云:「大者,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。」

農民曆上也寫道:「大雪:節氣名,小雪後十五日,斗甲為大雪,斯時積陰為雪,至此栗烈而大形於小雪,故名大雪也。」
台灣所謂「大雪大到」,是指烏魚群大批湧進台灣海峽避寒,此時,台灣的漁民們,可以捕捉到大量烏魚做烏魚子,是個期待豐收的時節。
大雪節氣後,天氣愈來愈涼,氣溫驟降,咳嗽、感冒的人比較多,新冠疫情到了冬天,有可能有所變化,大家要時常警惕自己,雖然目前沒有強制規定戴口罩了,但是自我保護依舊不可少;在這日漸寒冷的季節裡,我們漸凍人更要注意保暖,維持身體機能的運作,根據氣候變化,適當增加衣服。
冬至即將到來,你也準備好吃湯圓與各式進補料理,迎接每年最長的黑夜與冬季的後半段了嗎?
古人說:「冬至大如年」、「冬至一陽生」,可見冬至節氣除了吃湯圓長歲數以外,注重養生食補也十分重要,能為新的一年所需要的活力健康做好準備。
**不過,許多人都只會想到,冬至吃湯圓,還有冬至要冬令進補,但究竟冬至吃湯圓的由來與意義是什麼? **
以下,老羊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冬至吃湯圓、吃餃子的背後故事吧!
話說,古代糧食取得不易,一年的辛苦耕耘都是為了在冬日時能有足夠的糧食過冬,因此這段時間古人會準備進補休養,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準備,所以才有有「冬至大如年」的說法。
冬至吃湯圓的意義又是什麼呢?湯圓吃來香甜,形狀渾圓,因此也有團圓、完滿的意象,而我們中國人重視家族團圓,因此在冬至時全家圍成一圈、搓湯圓,更有一家團圓、祈求圓滿的美好意味。
就像除了冬至以外,我們在婚禮中,或是元宵、七娘媽生(七夕)、半年節(六月初一)等時節,也都會用湯圓來祭神。
此外,冬至吃湯圓也有「取圓以達陽氣」的目的。冬至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後白日漸長、陽氣回升,因此冬至吃湯圓也有以圓迎接陽氣到來的象徵之意。
另一方面,台灣地區也有「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」的俗諺,因為冬至接近過年,冬至吃了湯圓之後,人的年紀也即將增長一歲。這樣的習俗還可追溯至南宋時期,詩人陸游曾在《辛酉冬至》一詩作注:「吃冬至飯即添一歲」,也表達當時將冬至視為過年的鄉俗。
時至今日,許多人因為不希望年紀增長,還在冬至時故意不吃湯圓呢!哈哈。
雖然我們台灣人,對於冬至吃湯圓的傳統最為熟悉,但其實各地習俗不一,像是在中國大陸的北方,冬至大多是吃水餃、餛飩的習俗,因為在民俗中,餃子形狀類似元寶,冬至或過年時節吃餃子,也有祈求富貴的意義,許多大陸地區的中國人,將冬至視為過年,在冬至吃餃子,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。
如同冬至吃湯圓一樣,冬至吃餃子也有歷史典故,傳說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,曾在冬季行醫時,看到許多人的耳朵都被寒氣凍出爛瘡,就將祛寒的藥材,和辣椒、羊肉一起熬煮後切碎,再包入麵皮中做成「嬌耳」,搭配熬煮的「祛寒湯」讓民眾服用。此後,許多病人身體變暖、耳朵的凍傷也痊癒了!後人將這樣的飲食流傳下來,又稱「餃耳」、「餃子」,也慢慢地成為冬至、過年時的應景食物。
冬至是每年黑夜最長的一天,過了冬至夜晚將越來越短、白天會越來越長,因此陽氣開始慢慢回升、戰勝陰邪,人體的陰陽氣血也發生轉變,古人稱之「冬至一陽生」,在這樣陰陽轉換的節氣,更是講究陽氣抗寒與進補的好時機。吳明珠中醫師也分享,中醫觀點四季各有所主,春天養肝、夏天養心、秋天養肺、冬天養腎,又人體的陽氣本就發源於腎,因此保護陽氣的關鍵即是補腎。
那麼冬至吃什麼養生進補最好呢?以下老羊推薦幾種適合冬至養生進補的食材,例如羊肉呀、烏骨雞之類的,如果吃素的朋友,推薦蘿蔔、山藥、堅果、茼蒿、白菜、柳丁、黑米和黑木耳等,如果需要食譜,老羊在下周節目中,可以做些分享,敬請期待。
另外,2022年即將過去,很快我們節目也將邁入新的一年和新的季度,未來我們節目中,會分享更多的病友故事,還有病友家屬的心路歷程,當然原有的疾病新知、生活小常識、會訊快遞和好康活動等等,一樣會持續和大家分享,敬請各位舊雨新知,每周一中午時段,收聽老羊的節目,在這邊感謝各位朋友和粉絲們,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,謝謝你們。



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