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友居家飲食及營養照護|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照顧者工作坊
發佈日期:2021-09-13
病友居家飲食及營養照護
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照顧者工作坊
文/營養師 李雪芬
幾年前,在志工服務過程中,當我第一次眼見漸凍病友進食的樣貌時,便感受到日常三餐這種近平常的事,對病友與照護者來說,都是辛勞費力,甚至是具有風險的。
隨著病程轉變,病友的咀嚼、吞嚥與消化道蠕動等,與進食營養相關的運動功能會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,加上病友可能漸漸難以及時說出口表達不適狀況,使得照護工作的雙向溝通面臨挑戰,要彼此放慢腳步,勿心急,須更有耐心的傾聽與理解需求。
營養品質是漸凍病友存活率的預測指標之一,由於目前漸凍症致病的原因仍然不明,國際間營養研究也尚在進行中,現階段尚無特定專屬漸凍症的營養處置標準,而我們能做的是,針對漸凍病友的病程與症狀特性,結合具相關症狀之其他類型疾病的營養原則,協力綜合來完善照護。
飲食方向要先能滿足正常成人所需的營養均衡,再依據病程與症狀,來做各類食物與營養素比例的調整。雖然病友表面上看似行動緩慢或是臥床,而病友的內在思考與感覺功能正常活躍,以及呼吸負荷可能隨著病程增加,使得在未使用呼吸器的狀態下,靜態能量消耗(REE)平均比健康成人多10%;由於病友的運動功能會逐漸弱化,肌群使用量減少,可能會出現肌肉鬆軟、流失與萎縮的狀況,因此,熱量需求與高品質蛋白質攝取是漸凍病友需要優先滿足的兩大部分。針對呼吸負荷較大的病友,可略為提高脂質的攝取比例來調節負荷。
在食物質地方面,需順應病友的咀嚼與吞嚥機能,隨時做調整。多選擇質地柔軟、製備後不易碎散、且利於消化的食材,例如蛋、魚、豆腐、南瓜、山藥、胡蘿蔔、地瓜葉、銀耳、木瓜、香蕉、酪梨等。在製備上,可先透過拍剁、蒸、燉、燜等方式來軟化食物,再使用調整水油比例、勾芡、剪切、攪打、過濾等方式來調製出合宜的質地,須留意混和食物風味的調和,避免使用易刺激口腔與誘發嗆咳的食材與調味料,例如胡椒、辣椒等……。當長期食用同一質地食物而感到膩厭時,可善用解膩緩嘔食材,例如檸檬、山楂、陳皮、蔓越莓、薑、香菜等……,來舒緩不適與增進食慾。補充水分或是飲用液料時,需視狀況做稠化調整,使吞嚥順暢,以避免嗆咳發生,可使用藕粉、玉米粉、太白粉、洋菜粉、配方增稠劑等來做稠度的調整。當病友需要搭配使用市售營養配方時,建議盡可能維持50%的營養素來自天然食物,以滿足天然植化素所供給的營養支持。
由於病友口語表達上可能日益受阻,請留心觀察病友進食後的反應,為病友挑選合宜食材,留意製備過程的衛生安全,進食時,掌握好速度與供食溫度,以避免脹氣、腹瀉、便秘、燙傷等狀況發生。進食完成後,需做好口腔清潔,並確認有無食物殘留於口中,以避免食物殘渣在肌肉難以使力協調下滑入呼吸道,引發吸入性肺炎。
漸凍病友居家飲食營養照護的基本原則概述到此,當病友有個別狀況與合併症的營養需求時,或是當病情出現變化,使得咀嚼與吞嚥能力改變、呼吸負荷增加、體重明顯下滑時,請積極聯繫相關專業的醫事人員,來做進一步評估與照護調整。
「朝著醫療與專業的步伐邁進,期待有朝一日迎向治癒的曙光。」
— Medical & Health 醫療照護 專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