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友下肢水腫的日常照顧
發佈日期:2021-05-31 文/物理治療師 林子逸
病友下肢水腫的日常照顧
「水腫」是指體內液體因循環不良,聚積在身體局部細胞間隙,產生肢體腫脹現象,常因營養不良、心腎臟衰弱、淋巴結壓迫或阻塞、肌肉活動力不足等因素造成,進一步導致水分排出困難,使組織中有過多液體。
一、水腫的生理表徵有:
肢體末端緊繃感(常見於小腿、腳踝、足部、手掌指處)
肉眼可見的浮腫
用手指腹輕輕往下壓皮膚時,會呈現凹陷,無法回彈。
長期腫脹的部位,皮膚容易撐得很薄,有時會出現傷口,造成組織液外滲。
二、照護方法:
照顧重點在於減輕皮膚水腫程度、避免長時間的腫脹,及維持皮膚的完整,避免感染。降低腫脹可增加病友的舒適性。
(一)維持水腫皮膚的完整性:
已經嚴重腫脹肢體不應大力按摩、測量血壓,甚至注射針劑藥物。
(二)減輕皮膚水腫的程度跟時間:
1.不應久坐於椅子,需變換姿勢,適時回床上躺臥,利用枕頭或電動床功能,抬高水腫肢體,高於心臟,可減輕腫脹情況,降低緊繃感。亦可利用仰躺式或傾倒式輪椅的姿勢可調功能,達到姿勢擺位抬高肢體效果。
2.抬高肢體10分鐘後,再給予淋巴水腫的按摩方式(與一般肌肉痠痛按摩不同)。
3.在水腫程度有降低後,方可熱水泡足約15分鐘(水溫約40℃,不超過此溫度),於浸泡後仍需抬高肢體。完全臥床或上肢水腫的病友,可用熱毛巾來熱敷。
4.淋巴按摩:按摩前應先將肢體抬高,利用地心引力讓部分水腫回流,待水腫稍微消退後,再搓暖雙手,以輕柔、均勻的力量由遠心端向近心端方向,將
水推往軀幹方向。
5.每一部位反覆按摩不超過10次、在肢體被抬高的姿勢下執行,會更有效果。
6.按摩中詢問病友感受,並隨時觀察表情,檢視皮膚顏色狀況,按摩時間約10分鐘,視病友的需要增減。若不舒服則須暫停,調整按摩時間,或諮詢專業治
療師。
7.更重要的是創造家屬和病友間美好互動的時刻,可以搭配放鬆的音樂或是一起生命回顧,營造溫馨氣氛。
〈如有任何問題請詢問您的專業治療師或致電本會〉